主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一文读懂汽车蓝皮书论坛重点,车企大佬们说了这些!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合肥开幕。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将有超过40场演讲、17场议题讨论等议程。

直达专题:2021汽车蓝皮书论坛最全报道 行业最新风向标

参与讨论:重磅嘉宾云集 金句频现都是“机密”

在6月10日的会议中,有包括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等在内众多嘉宾的精彩演讲。


江汽集团项兴初:传统车企在汽车新赛道不能独立发展 江淮会更加开放合作

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赛道,传统汽车企业不能独立去发展,互联网汽车也需要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这两类企业需要深度融合,江淮会与科技企业更加深度融合和合作,在巨大的变革面前,更加开放更加融合。”

他表示,这两年以来江淮在整车方面与大众汽车、蔚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而围绕智能化、网联化上也有很多跨界合作,包括与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优势企业深度合作。“江淮汽车可以更好的发挥优势,我们也愿意与优势企业深度融合。”

“江淮汽车通过十三五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台阶,培育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成功稳住了发展态势。”项兴初指出,江淮汽车与大众的合作,助推江淮汽车能够借力世界一流企业势能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与蔚来汽车的跨界合作,也是先进制造融合发展的深化。

今年5月20日是江淮汽车建厂57年的纪念日,“57年的发展积累了人才资源、资金资源,但与优势企业也有差距,但我们有拼搏的精神,学习创新、勇于担当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项兴初指出,在后续的规划中,江汽集团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创新为主线,以变革为动力”的指导思想,保持“做大做强商用车,聚力发展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汽车零部件,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物流及增值服务”的战略定力,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聚焦用户思维、强化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机制变革,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下好“十四五”的先手棋。首先加速创新驱动,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其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深化开放合作,打造行业融合新发展格局。


李斌:第二家工厂明年三季度投产 蔚来单车物流费比奔驰宝马少4000元


今年4月29日,合肥市和蔚来宣布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Neo Park正式开工,李斌透露,位于该园区的蔚来第二家工厂已经开工,明年三季度投产。

“工厂已经开始做结构部分,包括电池包在内全部都在园区内,通过园区物流直接运到生产线,省下了非常多的物流费用”。

“整车物流平均里程只有901公里,跟宝马、奥迪、奔驰比,一辆车省下了三四千元,在合肥生产的车运到全国各地整车物流平均里程是最低的。”李斌表示,合肥对蔚来有救命之恩,把蔚来从重症监护室里抢救过来。

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从地理位置看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

李斌表示,今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与蔚来签署深化合作的框架协议,合肥市承诺把通过蔚来股权投资的回报和收益用来支持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据了解,该园区面积16950亩,主要分为智能制造区、研发生活区和生态文化区,总年产值达5000亿元,整车年产能100万辆,电池年产能达100GWh,先期投入500亿人民币。

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并不是只有蔚来一家企业,是面向整个产业的产业园区。

李斌表示,对一个产业最好的支持是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会带来人才、供应链和市场。据了解,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将吸引超过10000名研发人员和40000名技术工人。

“蔚来今天还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资本市场虽然有些认可,媒体有些期待,产业有些期待,但即使从今年的一季度去看,我们单季度过2万辆,但是奔驰、宝马、奥迪的油车每家都卖了80万辆,光中国市场”。

李斌表示,蔚来事实上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大家把博士毕业的工资提前预支给我们了,从现在到将来,还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要去完成学业,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次考砸了,我觉得评论就会出现另外的反转”。


何小鹏:未来数年智能汽车将迎来“跳变” 15万元是单车入门价格


6月1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指出,一旦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超过10%,市场将迎来“跳变”。“中国的智能的汽车时代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一线城市电动汽车加速跳变,他认为2023年准L4高级辅助驾驶在中国开始落地,20-30万级别车辆开始占据智能汽车主流。2025年一线城市智能电动汽车新车占比超过60%,全国占比超过35%。2028年一线城市智能电动汽车新车占比将超过90%,全国占比超过60%。

“即便在2025年想要把一辆智能电动车做到有毛利,最低售价为15万元,2025年以前不可能把一款盈利的智能电动车售价降到10万元以下,15万元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入门价。”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定位做15-40万元的中高端车型,同时要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据了解,今年5月小鹏汽车产品均价超过了25万元。2021年1-4月小鹏汽车非营运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排名第7名,去年的排名是11名。

而另一个数据显示,支持XPILOT 2.5或XPILOT3.0的一季度已交付P7中占比达到了96%。NGP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500万公里。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NGP渗透率达到了50%,智能语音日均使用率达到90%。

何小鹏认为,智能汽车的先手包括在智能电动汽车布局、车型定位中高端汽车(15-40万元)、基于软硬件闭环的组织和基因、国际化的布局。

小鹏汽车国际化布局从去年开始筹划,他认为布局需要10年,今年从挪威开始进军欧洲。“谁能看的更远,并坚持,是更重要的。”

何小鹏认为,智能汽车的基础在制造,核心在运营,运营的基础在于创建软硬件闭环的组织和基因。这里的运营包括OTA运营、数据的闭环运营、客户运营、生态运营、商业运营和远程服务运营。他透露,今年小鹏汽车将建立一个近千人的数据闭环运营团队。

另外,小鹏的愿景是未来交通探索者,此前小鹏汽车在飞行汽车领域也有布局,未来几年会在这一领域推进商业化落地,下半年也会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新的探索。

“今天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能明确的说拿到了‘先手’。我们都在资格赛中,还没有上到淘汰赛的牌桌。”何小鹏表示。


丁磊:高合汽车小订用户转化率65%,下个月交付过千


6月10日,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透露,高合汽车小订用户转化率达到60%,下个月达到4位数月交付破千。

随着科技公司、家电公司纷纷入局,汽车产业迎来又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变革机遇。

丁磊认为,现在没有人不是新造车,也进入了一种无边界的状态。产业底层思维已经深刻变革,“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根本颠覆了人们过去熟悉的传统垂直产业链”。

“无论是蔚来,还是特斯拉,在全世界已经成为明星企业,说明整个市场已经非常确认了新能源智能是颠覆传统燃油车市场格局的赛道和方向。”丁磊表示,汽车产业在四方面发生了根本的颠覆和重构:硬件思维要转变到软件思维,功能思维到体验思维,批发思维到车主思维,单体思维到系统思维。

丁磊表示,高端智能车价格会很高,“就像一个克拉的钻石等于好几个半克拉之和,一个60万的车,远远大于两个30万车的价值”。

“我们感觉到一个使命,就是要打造在新世界里面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这是高合使命之一,我相信也是整个行业的使命之一。”丁磊表示,小鹏15-40万,蔚来40-50万,高合60-80万,如果大家一起干的话整个汽车产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谈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丁磊认为,现在一辆车上堆砌了太多软件和硬件,车路协同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唯一路径,“高合车上用量产的自动驾驶,包括软硬件,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经过路口的时候,如果是人工开,它会有不同的驾驶习惯,有的70%就可以过,有的90%才能过。”丁磊认为,从风险判断来看,机器必须控制好,不能有风险系数,有风险系数它就过不了。

从车辆控制伦理来看,丁磊认为,大量硬件、软件是解决十万分之一的问题,“我们堆砌了大量的运算,包括现在准备把军用探测仪放在车上”,他呼吁,整个社会能够做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车和路集成起来。

5 月 26 日,高合汽车位于北京、杭州、南京、重庆和苏州等城市CBD的五家全新高合体验店HiPhi Hub同日开业,高 合汽车已经覆盖全国北上广深等13个一线及核心城市。据悉,高合交付中心和服务网点也在同步推进,年底网点总数将达120家。


尤峥:十四五期间东风将每年推至少1款新能源新车 并推进L4级规模化商用


6月10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透露,十四五期间,东风将为客户每年至少提供一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目前已经有4款新产品在研发阶段。同时,在智能网联领域实现L4级规模化商用。

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将实现新能源的“跃迁”和智能网联的“跃迁”,一方面实现全面电动化,助力碳中和;另一方面,场景领航,L4级规模化商用。

从国家层面看,去年年底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本质是能源战略,这一战略将加速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保守估计2025年全国将有25%的新车将是电动汽车,有望提前实现新能源目标。”他表示。


上汽集团张觉慧:建设开放型面向服务架构软件平台 满足智能车千人千面需求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汽车产业正在颠覆性变革,原有的“产业边界”的定义也正在不断外延,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月10日,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张觉慧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论述了上汽集团智能网联战略构想,通过打造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建设开放型面向服务架构的软件平台、布局全栈整车数据工厂等方式,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为用户创造价值。

今年4月9日,上汽集团召开了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邀请了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华为、OPPO、Momenta、地平线、科大讯飞、东软、商汤等合作伙伴,携手共建跨品牌、跨平台的软件开发能力,共同搭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软件汽车联盟”。

该SOA软件平台目前已总计开放车端服务680多项、云端服务980多项、人工智能框架260多项、人工智能框架260多项,并且还在不断迭代过程中。

去年11月底,上汽联合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立了智己汽车,同时还推出了R品牌,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用好外在助力。形成内外合力,加快打造更契合用户需求的智能车产品,实现上汽集团向科技公司的转型。

在人工智能方面,2019年上汽就设立了国内汽车行业首家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近15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框架,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决策等场景下的应用。

在数据应用中,通过专业车辆采集和规模化中报采集的手段,掌握国内30余万公里高速公路的高精度电子地图数据。同时,还通过开放合作,实现数据的多维度拓展和高鲜度迭代,有力支撑高级智能驾驶的实现。


张勇:哪吒汽车不搞军备竞赛 3-5年在智能技术方面投入100亿


6月10日,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表示,在智能化布局上哪吒汽车将秉承“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确定好方向投入一定的技术和资源,稳扎稳打,不可以冒进。

“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乘客安全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技术上,一定是需要谨慎、完善、验证充分之后才能上市。”据了解,未来3-5年内,哪吒汽车将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投入1000人和100亿,采取智能技术饱和式投入战略。

张勇表示,哪吒汽车在智能驾驶发展道路上一定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发展路线,从L2、L2+再到L4,“因为我们发现消费者在尝试一个新鲜智能驾驶技术时候,有时候比你自己开车还紧张”。

张勇明确表示,哪吒汽车不搞军备竞赛。“现在你不宣布你花1000亿,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们原来以为现金储备是12个月和24个月,但是现在发现大家一说现金储备就是几百亿,但是我的理解是,造车必须要有钱,但是有钱是不是就能够造好车?也未必。否则我感觉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他们自己应该造车了”。

“现在一些企业动辄就说算力到1000T,但其实这个算力对现在的L2、L3甚至是部分场景的L4上,对用户体验提升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没有更好的贡献。”张勇认为,高算力和多加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最终都是在成本上。

张勇表示,哪吒汽车要做适合用户需求的智能化技术,“我们不希望把有限的资源放在不擅长的领域,比如我们不会去做硬件,我们不做芯片,也不做传感器,我们把用户体验做好,把产品技术做好,把一些核心的平台做好”。

此外,张勇表示,哪吒汽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产业各方力量联合造车。

“硬件的部分我们不碰,操作系统暂时不碰,我们和供应商联合开发一些应用的组件和平台组件,我们要把涉及到用户体验,用户感知比较强的一些技术以及智能汽车安全的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张勇表示,哪吒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干大事,为人民造好车。


理想汽车王凯:企业补齐所有短板没有必要 变革期需要找准定位合作共赢


6月10日,理想汽车CTO王凯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圆桌讨论中指出,在自动驾驶领域上车企补齐所有短板没必要,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定位是什么。

“未来汽车行业肯定会与今天的产业模式不一样,从原本的森林体系变成了如今的圆桌体系,未来头部玩家一定是无短板的、符合马太效应的。也许有人会觉得按照当前的现状补齐短板就可以,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如今的大变革中都在有所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他指出。

同时,他认为汽车行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会实现硬件趋同,软件趋同,谁是头部就是速度之争。“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我们看到远方时,需要跟合作伙伴,帮助我们补齐短板、让我们跟上速度。”

王凯表示,未来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玩家跟如今的Tier1、Tier2一定不一样,最终这个行业肯定会头部集中,当大家解决完“人有我有”之后,要解决商业效益,在细分领域也会有不同的头部玩家出现,“我们也在寻找好的战略供应商”。

为了解决商业效益,中游和上游要做到成本低、技术强的不可替代性,达到更高的综合效益;第一场是自动驾驶之争,第二场智能战争,会产生大量新的解决方案的应用,颠覆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也许未来供应商会有solution store,就像今天的app store一样。

“当我们说一个具备成功特质的人的时候,他一定有目的性强、战略上整合资源、强执行的特征,这些优势对企业也一样。”王凯表示。

“我们希望可以全栈自研软件,硬件我们也会做垂直整合,研发这块儿我们也会主导,在量产方面也会与很多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作。”他认为目前是个混沌状态,理想汽车希望能成为未来出行服务与运营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禾多科技倪凯:自动驾驶“可量产”指5-10年实现百万台车型的交付


自动驾驶何时实现全场景的量产落地,成为各大车企宣传、预测的重点方向。6月10日,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要想真正实现自动驾驶,场景打通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

他认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可量产”指的是在未来5-10年内,实现百万台级的交付,覆盖百万平方公里级的全场景数据回传。“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来支持大规模的交付;同时,通过足够的用户价值,来支撑大范围的功能开启。”

“用户不喜欢割裂的自动驾驶感受,更广泛的运行才会有更多的数据去迭代。”他认为,优秀的体验是实现大规模装载的前提,全场景打通是不断提升体验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通过积累海量数据,另一方面,要解决长尾问题。数据需要长期积累,慢慢积累就是快速发展的条件。“量变引起的质变,最终会体现在技术突破的速度上。”


王军:华为自动驾驶团推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6月1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表示,华为自动驾驶团推的目标是在2025年能让乘用车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在2025年之前车的内涵首先还是辆车,而首要外延是它能不能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王军认为,自动驾驶是个颠覆性的技术,但它一定有天花板,就是无人驾驶,各个厂家都做到无人了就会成为天花板。

那真正颠覆性的技术改变的是什么?

王军表示,颠覆性的改变的不是动力,改变的是座舱,所谓的座舱改变的就是空间和互联,“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智能驾驶这种颠覆性的技术让车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的空间。具体干什么?不知道,都可以想象,有无限想象空间,可以有各种应用“。

在华为看来,瞄准到2025年到2030年智能驾驶颠覆了车,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智能座舱。

“这个空间里面到底以后要干什么?拿手机到底要干什么?核心的是应用,而应用最大的特点是生态。”王军认为,到那个时候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谁都不比谁笨,只要肯做投入都能做出来,“但生态不是说谁都能把这个事情做成的”。

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为例,王军表示,这事讲起来容易,但真正把软件开发出来,华为公司从全世界调集了1万工程师,封闭了两年才开发出来,这才是第一个版本。

“当然你说鸿蒙生态能不能做得好?不知道,但核心还是生态,生态一定不是碎片化的,生态一定不是某个车企的,一定是大家的生态。是碎片化的,绝对不叫生态,顶多叫做个私有协议。”

王军表示,中国能不能形成一个在移动智能空间里面一个强大的生态,需要整个业界一起围绕这个目标来努力。